星期四, 6月 28, 2007

李八方,where is the 書?

隔 牆 有 耳 : 回 歸 畫 作 拍 賣

摘自apple 27/6

回 歸 10 周 年 成 為 近 排 「 抽 水 王 」 , 事 無 大 小 都 總 要 同 佢 扯 上 關 係 。 每 隔 一 兩 個 月 就 搞 一 次 拍 賣 會 蘇 富 比 都 唔 執 輸 , 今 個 月 29 號 舉 行 「 世 紀 歸 程 ─ ─ 香 港 回 歸 十 周 年 慈 善 拍 賣 」 , 全 部 30 件 拍 賣 品 都 係 以 香 港 回 歸 做 主 題 , 估 計 總 拍 賣 價 2,700 萬 元 。
蘇 富 比 個 專 家 年 紀 輕 輕 , 依 書 直 說 話 收 藏 呢 畫 就 好 似 珍 藏 一 段 歷 史 咁 , 例 如 全 場 估 值 最 高 、 達 580 萬 至 680 萬 元 《 1984 年 12 月 19 日 》 咁 , 就 以 寫 實 筆 觸 記 錄 簽 署 中 英 聯 合 聲 明 一 刻 , 呢 幅 畫 高 3.7 米 、 闊 6 米 , 出 得 起 價 , 仲 要 有 間 大 屋 先 擺 得 落 。
另 一 幅 估 值 380 萬 元 至 480 萬 元 《 世 紀 大 典 》 , 主 題 係 畫 出 香 港 主 權 交 接 儀 式 , 畫 到 老 董 當 年 好 fit 好 精 神 。 歷 史 無 價 , 呢 批 作 品 價 值 幾 高 見 仁 見 智 。

星期三, 6月 13, 2007

怎樣興奮﹖

今天接受了內地某藝術報章的採訪,算來是第一個坐下來一對一的訪問。

訪問由該報的副老總操刀,第一次認真體現身份對調後的感受,發現當被訪者回答一些超沉悶的答案是,記者急欲睡著的德性,是很容易被看出來的。還好,這倒讓我立即轉換話題。(當然,記者是否感到興趣,亦不難看到。)

問題不甚了了,不過,最後的一個提問卻讓人心驚膽戰。

話說該副老總剛聽完本人廢答了一輪,刻意停頓了一下,煞有介事的把這條準備了很久的問題提出來︰

你覺得xxx對當代中國藝術的興奮點在哪﹖

寂靜~~~~~~~~~~~~~~~~~~~~~

小弟心想︰興奮點﹖G Spot嗎﹖

(當然最後還是勉強的應付過去。)

星期六, 6月 02, 2007

解釋

前幾天,因為母親的忽然轉台(想必是其他師奶都在看),看了幾集《師奶兵團》。
我看過的那一集,講述師奶鄧萃雯,因為丈夫愛上易服跳舞而深感困擾,導致經常忘記東西。鄰居夏雨後來跟她丈夫說起。

夏︰佢有憂慮症。
丈︰唔怪得佢近嚟咁神經質啦。(鬆一口氣)

天呀,鄧萃雯有沒有患上所謂的「憂慮症」,還是會這樣的神經質,為何有一個label就好像讓人釋懷﹖

例子二︰

鄧萃雯直踩丈夫易服跳舞的地方,兩人隨後於家中對質。
丈︰我無易服癖呀,(好像對方應該放鬆),我只是扮女人作為招來。

但「無易服癖」並無改變到他扮女人的事實,為何鄧萃雯應該放鬆呢﹖

人總是渴望一切會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可所謂的解釋不過是其他人給的,真正的解釋還是要自己去尋求。

星期四, 5月 31, 2007

Quota

生命太順暢並非好事。惘惘然,好像有不知道幸福的quota何時用光。
也許已經用光,只是你還未察覺吧了~~~
好驚喎。

星期三, 5月 16, 2007

after 17 的 27

朋友聊到陳綺貞的聲音及音樂,有一種難以承受的輕跟敏銳,說得極是,不愧是作詩的。
我想著,覺得陳綺貞像極一爽浪爽口片,薄而脆,卻有點清涼刺激的味道。吃完一口,久久不能忘懷,但想真點,又好像沒有什麼下肚,奇怪奇怪。

星期六, 5月 12, 2007

星期一, 4月 30, 2007

美得夠絕




沒有故事,沒有logic,只有對視覺,對身體語言的追求。
從來對舞蹈沒有好感,因為「無野講」。但今天晚上,林懷民帶領的雲門舞集,再一次讓我改觀。

林懷民,你好野!!!

《白》1、2、3。

太美了。

在數塊長條形白布前起跳的,是八年前的《白1》,是水月式的靜態舞蹈。加上吹笛舞者穿插其中,締造《竹夢》式的意境,在西方主導的現代舞中,雲門再次呈現屬於中國的獨特美學姿態。

而去年的《白2》,則以萬黑叢中一條白為舞台設置,讓穿上白衣舞者,在舞台上跳出對白光的純美追求。無論是打開前幕時,將黑色的布材,以不規則的方式掛在舞台中間,呈現獨特的形態美,抑或是剪影式的燈光設計,又或是舞者的剪影在拉扯地版上的間線,製造出如同織網的效果,這一切、一切,均是一場視覺的盛宴。而舞者的舞蹈語言,則以充滿勁力的肢體,表現出接近《狂草》,卻更見自由奔放的舞蹈特色。從《白2》中,我們可見溶合太極、拳術及現代舞語言的雲門式訓練更見成熟。

而《白3》與《白2》相反,去掉所有舞台及燈光設置,以純白色的舞台,世界燈,讓雲門的舞者盡情跳舞,而權代敦彥的音樂,亦適時地給予《白3》一種略帶嚴峻及緊張的氛圍,緊扣觀眾的情緒。

舞者的肢體,此起彼落,互相引,那種節奏令人眩目,令我重拾前年在台北看《狂草》時的進入狀態,身體不期然的跟著舞者而轉動。很捧的一種體驗。

記得,前年往台灣訪問林懷民時,他說,他現在這個年幾,就是愛美、純粹的美。沒有追求早前的社會性,追求什麼意義。美,就是全部。《白》三部曲正是如此。

美不單在於肢體上,更重要的是整個意境的營造。而這種空靈的美,正是雲門的招牌特色,美學上與中國傳統山水畫及詩詞相通,是東方美的呈現。

星期六, 4月 28, 2007

星期日, 4月 15, 2007

鞋與拜

所謂塵埃落定,七千二百萬轉眼已過雲煙,從何而來,又往哪去,都不必深究,唯願年尾化作bonus最化算。

星期六,小弟去了藝術館一趟,除了看看親兄的新作外,當然是看那個林風眠展覽。展覽以主題分類,由人物、風景、靜物到仕女等,好處是一目了然,對大眾來說較易入口,但同時卻犧牲了闡述藝術風格形成及轉變的過程,亦無有系統的將作品與藝術本身的人生經歷連繫在一起,失去了借畫識人,進而體現中國廿世紀的巨變的機會。不過,展覽集香港藝術館、上海美術館及某私人藏家的珍藏,全面地展示了林風眠的藝術風景,已叫觀者大開眼界。特別是展出香港藝術館珍藏林氏三十年代的珍貴之作,在歷史內地赤化及文革之後,仍能倖存,可謂難得。更重要是該批紙本作品保存得相當不俗,有幾幅作品連發黃也沒有,如果我要替它們寫condition report,very good一詞可謂用之無愧。

至於親兄有份的那個「不中不英」,有趣是有趣,卻好像徘廻在小情小趣中。不過,展覽的確幾成功,吸引了不少人到來。不過,館方方排的導賞員卻令人咋舌。兩句唔埋就彈今次展覽。「我覺得個logo如果一邊係九宮格,一邊係橫線就好啦。」「其實呢個展覽,展品唔算多,好多地方都好空,其實曬咗唔少地方,好似呢個簡介板上,徐冰既作品,就應該放大佢啦。」

頂,藝術館搞咩呀﹖不是開放到請一個人來踩自己吧﹖這個「藝館阿叔」也真是患了中年危機中常見的「酸葡萄症候群」-- 自已話不了事,就要找機會發洩發洩。看著這個令人納悶的中年阿叔,我唯有跟他說聲bye。

但願永遠不用再say hi。

星期五, 3月 30, 2007

超過一個多月無寫blog了,中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好像有,又好像沒有。

沒有什麼思想上的衝擊。

愈來愈懶寫野,危險呀~~

星期日, 2月 25, 2007

剛收到鄺老師電郵詩作一首,記述上次與吾及佩詩同學晚膳的種種。

與佩詩傑瑜晚聚

三年曲折喜相逢
茗調詩情動寸衷
方悉嘗新辭藝苑
又聞進業別黌宮
安身立命難中易
展慧修心障裏通
偶記雲飛鵬舉志
於今江海踏清風

*周佩詩及黃傑瑜同學為嶺南大學二零零二年畢業生,曾修讀余之「詩選」課。二
零零六年九月,余應茶具文物館之邀主持「茶與詩」講座,不意重會,後相約再
聚。二人均已轉職,以期進一步開展事業。
*進業:進修學業。《韓非子.孤憤》:「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絜固身,
其智士且以治辯進業。」
*黌宮:學宮。元洪希文〈踏莎行.示觀堂〉詞:「郡國興賢,黌宮課試,書生事
業從今始。」

星期六, 2月 24, 2007

開始計咪錶的一刻

近月在公司開夜趕製圖錄,半夜回家,總是要坐上一回計程車。

觀察所得,計程車司機這生物滿有趣,有些靜若處子,有些卻口沒遮攔。

有些用士巴拿都打開他的咀巴。

有些自動波,連試探乘客健談度的前奏也省略掉,就像今天早上的伯伯,事無忌彈的在談他的房地產經。

有一個司機說他正徘徊在兩個女人的中間,一個在大陸,一個在香港。香港的曾經出賣過司機的女人,現正進行求婚動作,司機口裡雖說不再相信她,但又說很可憐她,怕她嫁不出去云云。我唯有贈他一句︰咪亂結婚。

另一司機將計程車改裝成流動hifi車,很年青的樣子。車子走著時,響起一首港式K歌,我問他是誰唱的︰「佢係叫「紅綠燈」,舊年攞過好多獎,你連呢首歌都唔知,好大鑊喎,証明你好busy,唔得喎,要留番d時間做d鐘意既野,好似我咁,每日聽下歌吹下水,我好鐘意呢d咁悠既生活嫁。」

吹脹

星期日, 2月 18, 2007

由萬福樓到維景灣畔

在新聞報導中,看到不少新界的客家家族延開團年飯,好不熱鬧。
朋友L是本地某世家望族的後人,新年的節目是廿多人集體旅行,同樣熱鬧非常。

到底生於大家族。

黃氏宗親其實亦是大家族,新年伊始,不妨追源溯本。

從前,在老家揭西縣河婆鎮,黃氏家族是富可敵國的地主家庭,風光核心,是爹爹的哥哥黃炳南在南洋生意興隆,自然衣錦還鄉。

老爸激動的形容黃炳南︰「揭西李家誠」。隔了數秒又自我修正︰「比李嘉誠還要厲害,你看過李嘉誠有自己的球隊嗎﹖」

李嘉誠究竟是否不屑擁有足球隊,及擁有的足球隊究竟是曼聯,抑或是流浪級數,通通都不重要了,反正李嘉誠璀實未曾擁有足球隊,而無論是曼聯抑或是流浪,都同樣要落場踼波。所以「比李嘉誠厲害」一說還是成立的。

根據僅有數頁的家族資料,黃炳南確是一抹傳奇︰年僅17歲,即1883年,已離鄉別井往南洋謀生,並憑於荷屬勿里峒經營鍚礦起家。1926年,更將投資項目擴大至開發荒芭、種植橡膠、胡椒、菠蘿,業績理想。及後染指地產項目,於士乃建投資百多間商店群(係百多間呀!!),更開設400餘座位的「黃德茂大樂有聲戲院」,早過卲逸夫成為影城大亨。

所謂樹大招風,黃炳南終於成為「目標」。1930年,黃炳南從南洋回到汕頭時遭到綁架。可惜,如此具戲劇性的事件,在家族資料中並無詳細記載,只說黃炳南被索巨款後,憤然返回南洋,直至1940年仙遊,亦未曾踏足中國半步。

從來衣錦要還鄉,黃炳南於綁架前亦多次回鄉,並於1910年,即中華民國成立前一年,於河婆興建祖屋「萬福樓」。正如一眾港式富豪,於家鄉損錢起學校、醫院亦是指定動作。

相比之下,我爹爹並無如斯本事。雖然說跟黃炳南是兄弟,但爹爹跟炳南亦非「親」兄弟,蓋同父異母,不同房所出也,兩人相差亦超過四十多年。當黃炳南遭到綁架時,爹爹仍在大學讀書。

根據老爸的說法,爹爹因家境富裕,回校竟可帶備配槍。全身白色西裝絕對是一幅公子哥兒模樣。他跟我一樣,都是嶺南大學的畢業生(當然,他就讀於廣州的嶺南大學,而非旁邊有座「倚嶺南庭」的那家)。爹爹學的專業是農業,畢業後,竟然學以致用,於湖坎頭背建立柑園,試煉中藥,但資料顯示︰「成效差」。

後來,爹爹與親戚於河婆、汕頭及香港等地辦「僑商行」,承辦僑匯信託業務,算是有所成就。之後於1948年,中國赤化前來港謀生。

黃炳南有妻四個,我爹亦不執輸,有兩個。大婆是以童養媳身份嫁入黃家,可惜,據知爹爹並不喜歡,偏喜歡知書識禮的女孩子,最後亦娶了二婆,即是我婆婆。婆婆仍在世時,曾經說過有穿著旗袍參加抗日游行,想來,算是當年的「進步」女性吧,難怪惹來有大學程度的爹爹喜歡。

整個黃氏家族的核心是萬福樓,當然在河婆確是曾風光過一陣子。可惜在新中國的陰霾以下,身為地主家庭,為免於共產黨統治下吹大虧,1948年未解放前,已決定將萬福樓分家做七份,不少家族成員亦因而四散至海外。不過,分家到底沒有避過被割成右派的災劫。

家族史接下去仍有待整理,不過己無復當年的風光。尤如中國不少的世家望族的下場,大宅門的風範蓋今已淪為電影劇集的僑段。

由萬福樓到維景灣畔,記載著中國人半世紀的歷史。

ps. 家族資料顯示萬福樓於1937年時,有一個藏書近千冊的小型書室、發條留聲機、揚琴、二胡、二弦、月琴、大鑼鼓等。如斯雅物獲得記錄不足為奇,奇在數下去,竟出現白老鼠籠一物,還被歸類為「文娛設施」,雖然距今有近一個世紀,但文娛觀念該不會有如斯大的變化吧﹖

星期六, 2月 17, 2007

the unspoken speaks

無論看書、與人聊天、看新聞。
沒有寫下的、提及的、報導的,反而更加重要。

「x你老母」
即係老豆仲好安全。

星期三, 2月 14, 2007

情人的春天

情人節晚上回家時候,竟然嗅到春天的氣息。
想不到冬天竟無聲無息的在夏天中渡過。

星期日, 2月 11, 2007

untitled

今晚和老同事敍舊,席間講起以前做過的投訴故仔︰愛火變怒火、林達光、增高、藍暉倫同埋無數的執修故仔同放蛇行動,看似濕濕碎碎,反而另我更直接的體驗最前線。

放蛇係令我好high的活動,一來扮演他者,二來可以訓練演技,而且,我今次行動都是百分百成功的,「扮傻」係強項。

每個故仔都充滿創意,今晚上wiser check番,都令人想起從前的無憂生活。

眼前的諸位各有打算,令人更加懷念從前一起搭廠車的簡單式快樂。

星期一, 2月 05, 2007

今天看vv物語,沒有想到在音樂廳舉行。
在相當商業化的高系陣營中,鄧偉傑努找到與主流的接合點。
原屬小眾到無論既off百老匯戲劇,換上超大舞台,羅乃新的鋼琴伴奏,鄧達智的晚禮服設計,再加上戲中穿插的街訪版段的本地化設計,及呻吟示範的笑料計算,竟再現了香港舞台劇的高峰風采,成為雅俗共賞的佳品。

羅冠蘭全身是戲,

例外

從來要我真心「服」一個人,真是難過登天,鄺老師是極少數的例外。

前日,與周同學相約鄺老師食飯,大家言談敍舊,師生情誼尤在。

想當年,聽鄺老師解讀唐詩宋詞,每篇都見解精闢,令人有魂遊太虛,高登極樂之感。這當然與他早年於牛津攻讀英文,及在耶魯研究中文的背景有關。不過,聽著他別後的遭遇,深感中國人社會的不幸。

星期五, 2月 02, 2007

瘋了

Do you know how does it fucking feel like after doing the whole day translation work?

diu

back to Chinese.

攪到周身酸軟,最後忍不住提早收工,講緊既早,係晚上九點半......

還好,中午時分,隔嚟abc朱先生約了一個內地的行為藝術家相約午膳,成為全日唯一高潮。

藝術家加其家人兩位,再加上本公司六名員工,as expected,沒有人關心藝術家在創作什麼。都是坐在一堆,GOSSIP AROUND THE CIRCLE,SICK ABOUT IT. (but i love to do it)

我雖位偏遠,最後還是按捺不住,問問那個藝術家最近攪些什麼花樣,結果大家相談甚歡,他還問我,若他在香港演出,有什麼好idea呢,然後brainstorm了不同的idea,感覺像喚醒了沉睡以久的腦筋。最後,我還約他下次來港獻技時,記住預小弟一份,haha。

雖然,我不太agree with他的東西,但至少比我的工作有趣。

他曾經是東村的中堅份子,當年的極度窮困,發展到今天跟我們飲茶,我帶著記者式的崇高口吻問︰「回看昨天,今天的感覺如何﹖」

答日︰「這幾年都很「失憶」,這幾年間變化太大,感覺很不真實。」

「整個中國都瘋了。」comment by j wong

「整個中國都瘋了。」reply by him。

(實在太迷戀這種貌似思想交流的對話,或direct quote,並到了不理真假的地步。)

星期日, 1月 28, 2007

跑as a verb

生命就好似跑步

(麻煩換上chariot of Fire的音樂)
(鏡頭見到一個人拼命的奔跑)

你以為你主動去起跑、加快。
其實,不過係追住個終點而跑。

好彩跑到,唔好彩仆街。

(音樂停,奔跑之人出鏡)

星期一, 1月 22, 2007

Some flicks inspired from Babel

還是要說說巴比塔。


很佩服導演catch到全球一體化這個trend,然後將一連串全球事件抽絲般,帶觀眾走到源頭,竟然是一個都市的空虛。東京的空虛,竟然發展出一連串事件,甚至涉及到國家與國家之間,是巧合﹖還是已發展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強姦﹖另一有趣之處是,美國這個東西在電影的形象,是一塊鐵板,無情,自我保護,單邊,隨你用咩team啦。

不過,最令我留下深刻感受的,是那個日本女子。這個渴望被愛的女子,胆敢公然搞牙醫,又挑逗探長,看似荒謬,但又言之成理。這令我想起曾經訪問過的一個精神病康復者。她小時候,在眾多精英的兄弟姐妹中,可謂抬不起頭,最想得到的是父親的讚許,但又偏得不到,想得到別人愛護,又無處尋找,最後,她說最喜歡生病看醫生,因為終於有人會用溫暖的雙手觸摸她的身體。

至於本人至愛的cate brancett,她扮演的美國太太,愛過城市生活,對於摩洛哥這個不毛之地,處處表現不屑。她令我想到早前印度之旅中遇到外國人。背包或獨自旅遊者的確以老外居多,但不是每一個都是對發展中國家文化抱有欣賞或浪漫的衝動,曾經在恒河的小艇上遇上一個美個佬(典型到不得了的美國佬,得閒講d好似好好笑的笑話),對印度這個地方沒有抱有太多好感,說起香港反而頭頭是道。另一個在火車上遇到九十日環遊世界的澳洲家庭,做媽媽的更說想早走早著呢。

靈魂歸位, 多謝 Edo

呢個星期日,我決定放自己假。

下午去了看巴比塔,睇完立即快食m記,再去尖咀聽hkphil同演藝同學既mahler 5。

巴比塔有好的地方,但對比mahler 5,今晚的演奏會才是真正的great、bloody great,不得了呢。

音樂會由mahler專家edo主理,hkphil跟演藝樂團的演出具超水準表現,令小弟對演藝同學水平的憂慮一掃而空,完全表現了馬勒這首結構嚴謹的作品,可惜文字有限制,除非你跟我一同在場,否則,我寫到天花龍鳳也是枉然。

當然,mahler 5本身也是一首馬勒具代表性,由舊走到新的轉折點式作品。有馬勒剎食既溫柔而浪漫,尤以第四部份的慢板為甚,亦有馬勒的莊嚴,今次第五令我多次想像到宇宙恒星的畫面,仲要係由電腦gen出嚟,會自己飛嚟飛去個隻,等我遲d買番嚟再細意回味先。

同場的八重奏,由於場地太過大,加上音響設計不佳,令回音過重,實屬浪費。反而開首的演藝同學作品頗有驚喜,這當然又要歸功於擅於處理當代音樂的指揮家艾度。

艾度是我一年art editor生涯中,碰到最爽快坦白的被訪者。今日,作為普通購票觀眾(150元太抵了),我要謝謝艾度為我找回近日因工而掉失的魂魄。

ps. 同場見到余少華及他的兒子,見到近十多歲的兒子表現得很有興趣的樣子,這種親子活動的確不俗。其實,小弟對余教授一向頗有親切感,因為他跟我老爸的樣子及氣質實在很像,可能大家都玩二胡吧,哈哈。

星期二, 1月 16, 2007

d procedure野好煩,要睇定d先可以行動,攪到自己好似好低能,睇嚟都係主動執生好d。
重新適應office環境仲煩,係文件、file同文具之間,原來我係office白痴。

昨、今兩日罕有地重拾搵料、寫野的學趣。但係要寫英文。

星期五, 1月 05, 2007

離開人間淨土

一年零三個月的人間淨土歲月無奈地還是要劃上一個句號。

這天(29日),大夥兒食過晚飯後,一塊來到維多利亞公園,玩時尚cici提議的Truth or Dare。

這次跟離開壹集團相當不同,沒有了不回頭的氣慨,今次的離去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畢竟「藝粹版」及「視藝版」都是自己一手一腳湊大的,評風不錯(部份啦!),滿有歸屬感的。

其實也很感謝文記給予小弟的自由度,自己做自己版的小老細(雖然其中一個原因,是食正辦公室改組期間的空檔),自己決定什麼是重要的,寫什麼人,捧什麼人,用什麼角度,如何寫,總之發揮無限,絕對體現了自己的存在價值,找到自信(再寫下去就變成戒毒成功宣言)。寫得好,有人會叫好,還難忘那時寫梁祖堯的訪問後,有他的fans跟我說寫很滿好的時刻,這等等不正是媒體人的終極目標嗎﹖

零壓力,零辦公室政治(基於架構及好人屎的問題),十級發揮,十級正斗的工作,在那裡找呢﹖

找到了,可惜...

人間淨土走一回,尤如雨後青草般清甜。

星期二, 12月 26, 2006

著力

電影太著力於要顯出高檔的品味,或是所謂的中產情調,關鍵詞︰soho、英文歌、紅酒、半山、畫家、攝影師、私家偵探、戰地記者、私家醫院等等。看後很難忘記很些很lousy的台詞,例子︰就因為紅酒夠難喝。(oh my god),所以在看似高品味中,最好看是舒淇的啤酒。氣質滿好的徐靜蕾就有點浪費了。

anyway,太久未在大銀幕中看到香港了,還是值得的。

ps: 很高興看到梁小姐的畫在電影中出現,看到你的成績,感到很欣慰,雖然不知哪一part是你負責的:), 不過整體的視覺感覺很好就是了,繼續努力,多畫點畫囉!!

聖誕節﹖


大家沒有看錯,這張照片可以於聖誕節正日拍攝的,絲毫也沒有聖誕氣氛吧﹖生命堂窮到咁﹖

小弟父親那一邊是信奉主耶穌基督,所以雖然我非教徒,但小、中學,甚至大學期間都有去教會 -- 坐。教堂位於中環SOHO區,全名是潮人生命堂,其實身為客家人,家住太古城,為何會去中環教會﹖anyway,仍是個謎。

大學畢業至今,印象中好像已經沒有回去教會了,趁今天聖誕節正日,好歹也會有點聖詩聽,或者有我也曾經參予過的聖景吧﹖

唉,誰知,什麼也沒有,連一顆聖誕樹也沒有。更枉論聖景。

但經過熟悉又陌生的通道,來到大禮堂,才驚覺加裝了一個巨型管風琴、及投射屏幕,最重要是,從以前雙語催眠式佈道(潮語加粵語),變成今天的粵語獨播。不過觸目所見,年輕教友的數目沒有增加,看來,教友老化仍是生命堂面對最嚴峻的問題。

看著李姓牧師賣力的過火式表演,忍不住心灰了一下,出去透一透氣。

噢﹖以前覺得很大的教會,原來很小。

road to the west


鋪張到不行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實在是近年中國熱的最佳寫照,老謀子以雷雨現代過去版做膽,以完全違背邏輯的場面,包括︰極速清場、無限量供應兼無血性的宮廷小混混、明清宮殿演唐朝戲(英文版的tagline是Unspeakable secrets are hidden within the Forbidden City,甚麼朝代都沒有關係了)等等,打造了何謂金肉其外,敗絮其中。

拿此來諷喻近年內地的大片熱潮,包括《黃金甲》,以自嘲提昇電影的檔次,實在不能不佩服老謀子的機心及計算。

星期日, 12月 17, 2006

世紀奄悶

今日示範︰「奄悶」

低氣壓、座位擠迫、精神渙散、沒有焦點、沒有理由、掙扎求生、最重要︰逃脫不能。

不是單單的「悶」,而是被奄割了一樣的苦悶。

shit,點解會咁奄悶﹖

明明年頭以詩人北島為題的短篇作品精彩有嘉,到了full length就不行﹖
好在,奄悶過後,去了同事的火鍋聚會沖喜一下,要不然,我想今晚會抑鬱而死。

星期一, 12月 11, 2006

A really charming movie...


Esp love the Oscar Wilde sequence, of coz, not to miss ms Portman's too.

星期五, 12月 08, 2006

印度陰雲不散

(恒河呀~~)
(又係恒河呀~~)
(都係恒河呀~~)
(終於唔係恒河啦,是火車平民class的一景。)
見到同行印度的渣先生於他的blog中,post了幾張用lomo影的照片,沒有徵求他的同意,忍不住拿來post了一下。(數字化真偉大。hoho)

藝評二三事

香港的演出多不能超過一周,故此,當劇評出街之時,演出早已完結,除非讀者曾經看過該演出,抱著想知道其他人會不會有跟自已相似的看法,否則,實在沒有誘因閱讀。情況跟westend或new york,演出重輒達一個月,閱讀藝評是應否買票的一大考慮因素。曾於南韓執導過不少舞台劇的鄧偉傑就曾跟我說,除非演出超過半個月,要不然,寫評論的人根本不會來。

關於藝評,最近聽到一個說法,大概是說寫藝評的人不過是在報紙上搵「lone」「捐」, 刻薄之情實在令人心寒。而且,說一個半公開的秘密,某些藝團手上早己有一張黑名單,而為何榜上有名呢﹖是否因為寫衰,或言論不對藝團胃口,則留待大家推敲了。本來入黑名單最多不過是沒有贈劵,有骨氣的,應該自費入場,繼續發表。可惜,真正這樣做的又有幾人﹖

最近,有一班人申請資助攪藝評雜誌,定位是面向中產知識份子,tone是批判性,但包裝上沿用中產情調。即是,我很愛汽車、美酒、咖啡、時裝的小資情調,掀開這份雜誌,它卻在批評我的生活,你猜我還會再看嗎﹖

批評是正確的,錯在approach,站在批判的層面上,本身已與讀者建立不了對等關係,何來溝通﹖溝通的重點在於雙方都在說同一種語言。所以如果我是話事人,自嘲才是雜誌的tone and manner。

廢話完一輪,係時候番工,bb。

星期一, 12月 04, 2006

別樣



同樣是「太精靈」,同樣叫「Taj Mahal」,卻多了「咖喱皇」,更重要是多了「八折優惠」,我們,顯然地,是在香港了。

吃著跟印度沒半點相似的印度咖喱,撕著與恒河的炭燒烤餅沒有半點相像的印式蔥油餅,拿著DV互拍,卻偏偏回不了那個印度。

兄弟們回到香港,嘻嘻哈哈過後,卻又各有各忙,各散東西。

真懷念當天騎完駱駝回到Jaisalmer的旅館裡,渣在洗衫、森在彈結他、基在睡覺,我在拍照。

星期二, 11月 14, 2006

y?

(紅圈中的兩個小孩,是Agra火車站的拾荒者,跟在Varanasi的那個小孩不同,這兩個小孩很有精力,邊拾邊玩,卻無情地加重了事件悲劇感。)

美麗的照片看過了,是時候看看真實的印度。

去印度旅行,除了 打好預防針,還要練得一身冷酷無情,鐵石心腸,才可以上路。

無論是火車站、機場、馬路上、清真寺的路上等,任何一個位置上,你絕對無可以跟行乞的人擦身而過,因為實在太多了,而且會伸手問你攞錢。

傳統去深圳的智慧告訴我們,勿動善心,因會來引來狂風浪蝶。而事實上,實在太多行乞的人,你根本無辦法滿足每一個人。

但最後,我還是給了一條蕉給一個細路,那時在Varanasi的火車站,等待往Agra的火車。

那個小孩才六、七歲,爛衫爛褲,看得出精神不佳,伸出無力的手,在問我們拿食物,我實在不忍心。(如果可以再來一次,我會給多點東西給他)

懷 著失望的神情離開我們之後,我看到他走落路軌,竟在檢食物! 須知,印度的路軌是火車糞便、尿液、乘客飛劍、月台食店路人垃圾的收集地,衞生情況惡劣到頂點。而那個小孩每天就是如此過活,天啊,他的人生就是如此渡 過,等待那年那日,吃下帶菌的食物,然後靜靜死去。對於世界第二人多的國家 -- 印度而言,只是上億的人口數字少了一個「個位數」,有誰會在意那個小孩﹖竟然印度政府在做什麼﹖﹖﹖

我們作為遊客,有時不免用了同情或以 發達國家自居的心態來看待他們,有時心裡不無矛盾,例如在Agra時,我們往酒店對面的roof top餐廳食飯,價錢在當地而言是超貴,埋單四個人花了近160港元。錢不是大數目,但餐廳看過去的影象才叫人深刻,在數座裝橫還算ok的酒店旁邊,竟在 空地上紮起一個單面帳篷,一個家庭就睡在裡面,近乎無遮無掩,高高在上的我們卻吃著與價錢不乎的超貴料理,身旁伴著一個自稱要靠客人打賞過活的機靈得過頭 的小待應。

但印象最深的,還是最後一天在孟買。當時我跟朋友打的往機場的途上,車給堵住了,路邊的婦人立即抱著女兒走了過來,問我有沒有 朱古力或香蕉可以給她的嬰孩。可惜,數天的鐵石心腸沒變,我沒有贈蕉施朱,雙方輾轉了數分鐘,最後車要開了,此刻,那婦人竟然跟我很有禮貌的說「bye bye」,彷彿寬恕我的無情與冷血,那一刻,我無地置容。

這是否體驗貧窮,我不知道,但在印度,誰願練得一身鐵石心腸呢﹖

(圖中的就是我們餐廳望出去的住家帳蓬。)

星期一, 11月 13, 2006

Indiannnn

「都叫你唔好影囉」sorry 都係影咗。仲見埋妳手上既紋身tim。

係Jodpur餐廳工作既靚仔。令人想起張國榮首「側面」
恒河邊既小女孩,你睇佢幾識擺post士

恒河邊既洗澡男生。

恒河邊的老伯,好cool。
我們騎駱駝經過沙漠中的一條村子中,看到這個小孩,他正問我哋攞rupees

Agra餐廳下面民居中的小孩。

星期六, 11月 04, 2006

In touch with Indian

There is something really bad about getting to and out of Jaipu which is our next destination after Agra. Reason? Train delay, as usual.

Delayed train to Jaipu force us to spend four more hours on the transportation. GOSH...............
and the worst is when we want to leave Jaipu for Jodhpur, where i am standing, the train was delayed from 11am to 4pm!!!!!!!!!! 6 hours delay!!!!!!!!!!! Can u believe that??????????????

So, we have to rush to buy another train ticket to Jodhpur at 2pm and getting on the train in great hurry and hassle. Luckily, there is a trade-off as we can experience a very local indian travel expereience, ie travel in a NonClass train car with layman indian.

Thanks to that, we four really have an opportunity to really have a good time with indian guys on the train.

While my fds are talking to an old indian man on the topic like indian number etc. A 22 yrs old guys ask me about the sitting matter(coz we don have seat, we gotta stand all the journey) and we started a conversation about Hindulism, Islam, Patisken, India, Arranged Marriage, Sex etc topic. It's always a pleasure to talk to local people.

As I am starting to get fascinated for Hindulism. my first question to Anoop is "do u belive in Hindulism?" The 22 years old, now working in a large scale company for engineering position told me, yes he is.

As he told me Hindulism is like a Philiosophy rather than a religion. There will not be any rule to follow, rather it's like kind of practise or way of life you are pursuing. The ultimate goal is pursue the supeme power and turn yourself into a God. Sounds like Buddlism? yes, coz the latter one comes from the earlier one.

Frank, due to his indian accent, i can't really understand his explanation on why Islam and Hindulism cannot work out to be a united India, as Gandhi advocated.

But, He did told me a lot of funny thing on Indian marriage and romance life. It's interesting to hear they are still looking for astrology to see whether the couple match to each other when comes to marriage, and Anoop told me if the sign doesn't mateh, he will abandon the proposed marriage. More to share with your guys later.

The most memorable thing would be he is quite determined and clear about what he is doing now, making money, move upward in the society, so marriage comes later

----------------------------------------------------------------------------------------------
By the way, the night in Jaipur, we went to watch a Bollywood movie called "Don", it's kind of 007+Jackie Chan+Matrix(outlook)+tons of HK movie element+typical bollywood dancing sequence. Guess how is it??????????????? haha. Well dancing sequence is amazing,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Gals are first-rated indian gal!!!! and the audience are all in high mood with scream and shout being heard all the time.

星期四, 11月 02, 2006

Indian Express

Hey, I am in India!!!! a place you have to see it for yourself!!

Today is my fifth days in this obviously over-population nation.

Though five days were being spent, but so far we just manage to visit Ganga River, ie Varanasi and Taj Mahal. The reason is we spent so much time on travel from one city to the next. (not to mention the serious delay, four hours, for the train to Taj Mahal)

and the annoying people you will get through in every single tourist spot is absolutely indian experience(but with style of Shenzhen)

Interesting things is we get over-alert dealing with the local people. It's quite problemtic indeed, since why i love travel is always due to the people who's living there. (you know people shapes the culture and the place) this time it's sometimes hard to find an indian guy to talk about himself to you without asking you whether you need money exchange service and so on.

After several days of observation, i find out that most of them are generous and good at heart, though sometimes they are looking for "Chek So". Like once you tell them you got boat for boat trip or you got your own hotel, u will be free so. and the childern is commonly fascinated with tourist's camera. (i just thought they would ask for money when we took the photo of him.)

Anyway, the two place we visited are both Great. i particularly love the River Ganga, i try to tell you guys more later, so the internet service counting is near the end... share with you some pics la.

星期六, 10月 28, 2006

散打三則


做了現在的工作後,因為常常要到金鐘坐船到尖沙咀,所以成為天星小輪的常客。
昨天趕去看李六乙的《穆桂英》,入閘時才發覺,原來這是我最後一次在舊碼頭上船了。
其實,新的碼頭那麼核突,看著真的令人感到沮喪。
路又行遠了,連最重要的鐘樓之聲也沒有了~~~

~~~~~~~~~~~~~~~~~~~~~~~~~~~~~~~~~~~~~~~~~~~~~~~~~~~~~~~~~~~~~~~~~~~~

《穆桂英》滿不錯的,在這個後現代講併貼的大潮流中,他沒有只玩形式上的併貼,而是真正有一個劇本,有戲劇,有發展,這很難得,雖然部份的戲劇轉折不很明顯及清楚。

不過,當他說想借這個演出,去吸引觀眾看傳統的京劇,我就有點保留了。以我為例,我作為看西方戲劇大的人,我欣賞《穆桂英》的地方,其實正正來自它挪用西方戲劇手法的完熟,譬如那些意象、象徵什麼的。所以,當我問自己,這裡面的京劇其實位置在哪﹖我發現它不過是表達故事的一個手段,或方法,真的正核心,是李六乙重寫穆桂英的這個故事。

正如李六乙說,京劇的發展應該走向思考性,而非只是純粹的說故事。多次討論何謂英雄,或性別問題的《穆桂英》正是一例,那你欣賞過這種思考性的《穆桂英》,還會回頭先傳統的說故事式的京劇嗎﹖

這正如,外地或香港某些管弦樂團常與一些pop singer合作,想吸引pop觀眾去聽mahler.貝多芬等,但有外地樂團已說這doesn"t work,所以如何吸引人看傳統的京劇,還是一個謎。也許,根本不用保留「傳統」京劇,應讓它順著市場發展,去改造自己。以免變成博物館的展品。

~~~~~~~~~~~~~~~~~~~~~~~~~~~~~~~~~~~~~~~~~~~~~~~~~~~~~~~~~~~~~~~~~~~

今天就要去印度了!!!! 回來見啦!!!!!!!!!!!

星期三, 10月 25, 2006

楂起枝筆

「從楂起枝筆那一刻起,已經知道不會大富大貴。」語出香江第一劇作家杜國威的口中,完全令人沒有質疑的餘地,對我而言,亦不無預言意味。

意外地,今天跟他談得很高興,他亦很open,什麼也說了。作為劇作家,作為人的迷惘、不安、自豪等等,當然絕不能公開,hoho。

星期六, 10月 21, 2006

某人說︰「香港藝術需要你呀!!」

唔係化﹖咁誇﹖

星期五, 10月 20, 2006

綺貞的姿態


為什麼一個三十歲的女人, 仍然可以唱出,可以寫出無盡的少女味﹖

謎團解開了!! 就是無解,別問了,聽吧!!第一次聽陳綺貞唱現場,歌聲超甜美,狀態很好,望過來時眼神超溫柔,捧!!!

雖然隔壁的情侶不停的擠過來,雖然等了半小時才開場,雖然站了一夜,雖然只唱了個半小時,但cheer跟小虎的情侶(夫婦﹖)的搭配,還是讓現場high起來。集中唱了(新)唱片的歌曲(好像除了sentimental kills外,其他的都唱了),還外加無敵的《還是會寂寞》跟成名作《讓我想一想》,還獨加試唱新作。(sorry, 名字忘了)

說起來,一人一枝木結他,即興的唱起來,感覺好像一對夫婦來拜年似的,如果週遭沒有其他人就好了。反正,我還是覺得她的音樂,比較適合在客廳聽。

(謝謝彭及wing代為買票,今晚非常enjoy呢。別忘了傳照片過來。)

星期三, 10月 18, 2006

有webcam既notebook呀~~

早排,老豆買咗本有webcam既notebook,咁當然即刻拿來玩玩。

星期二, 10月 10, 2006

變變變

有段時間,很怕給人家說︰「你變了。」
我想大概是升大學吧,或是升中六呢﹖我也忘了。

這是我在看楊兄的「忘了時間」時想起的。

雖然,我現在比較相信羅文那句「變幻才是永恒」,但曾幾何時,我們都相信我們是不會改變的。

「忘了時間」是一套很特別的戲,看了前半部,很容易會有是楊秉基的個人自傳的感覺。女主角是全班同學中,死守約定的唯一一人,但眼看個個同學都變了,她又可以怎樣﹖

女主角死守的當然不只是一個約定,還有對舊日純真,及討厭現在變得功利的成年群體。女主角曾多次對著「當年不再」的舊同學嘶喊,無非為了喚醒他們的「理想」。

但女主角所謂的理想,不是人云亦云,做番自己,又會是什麼﹖理想包括什麼﹖是不等於空喊口號﹖其實女主角心中有沒有個底呢﹖對號入場的結果︰楊兄又如何﹖

這是一個非常作者中心的一個作品,整個故事基本上由女主角出發,述說她怎樣面對困惑的現實。

是否一場自我治療﹖不知道,但我很欣賞楊兄借歌神的一句︰如果你永遠企在同一點,那一點就會成為你的盲點︰有勇氣做自我檢討,自己質疑自己。

不過,到底他是一個激進的理想主義者,還是一個已經對現實失望的人。我也搞不清楚﹖如果是前者,那結尾的出口,是否真的找到﹖仰或是劇情需要﹖

始終何謂理想,仍然很VAGUE,我覺得劇本缺少對已被社會同化的人的諒解及同情。人各自有困境,人的力量有限,選擇面對環境跟其相處,也許不是罪吧。

無論如何,「忘了時間」其實充滿了不少佳句,其中不少是相當具有社會性的。雖然,有部份我著實不同意,但這種社會性仍是本地劇壇中的絕無僅有者,異數中的異數。

PS 張敏軒的歌聲很得,無話可說。

星期日, 10月 08, 2006

十分鐘

十分鐘前後,改變有幾大﹖建議你問一問香港管弦樂團的大師艾度

今晚去聽了港樂與小提琴家Vadim Repin玩貝多芬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同一上半場亦有貝多芬的Coriolan Overture,下半場則玩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

那十分鐘就是中場休息的十分鐘。

上半場可謂令人大失所望,玩Coriolan,好像滿口黃蓮一樣,「粒」到呢..感覺整體音色很鬆散。而與Repin的合作時,情況亦沒有改善,我還多次徘徊於周公張床及音樂廳之間,令人納悶,雖然Repin表現幾好。上季那些柴4,5,6去了那裡﹖

十分鐘過後。

竟然可以完全唔同,幻想交響曲包含五個風格廻異的樂章,港樂的表現鬆緊有致,時而優美,時而激昂,弦部有力,與上半場的「粒」樣完全唔同。我沒有一秒是有睡意的。(還是周公最均真)

又難怪,如果我是艾度,明知上半場既前菜只為點綴,而小提琴協奏曲,觀眾亦大都看重獨奏家。在乎合經濟效益的角度來說,當然放重注在下半場的主菜上。

概然如此,其實,港樂可以考慮頭盤改玩小組式的室樂,五至六個人一組,或者三重或四重也不錯,形式上更絕對與「頭盤」相配。更重要的是,可以SELL下個別團員的同時,觀眾又可以增加對某些樂手的認識,慢慢累積對樂團的歸屬感,簡真一舉n得。

星期日, 9月 24, 2006

harmonizing with cell phone ring

Concert hall echos with phone ring is not a day1 problem. Finally, a US composer would like to move forward to tackle the problem by including it as part of the music. Really fantastic attempt, good luck to him!!

check it out!!
http://news.bbc.co.uk/2/hi/entertainment/5369842.stm

「當我看到那東西昨天還在,今天就拆毁了,消逝了,一下子懂得了歷史。」


-- 在北京一條快拆光的胡同裡,一位老人吃力地用手摳著門前老槐樹上被人拽上的泥巴,令攝影師沈繼光很感慨。[摘自新周刊十月號]

content pls

一直以來,對藝術家這三個字無乜好感,但工作關係,久不久也要在半被迫的情況下使用。
竟然什麼是藝術家﹖最簡單的定義是︰做自己野。
所以大家放工以後,也是一個藝術家。

說笑吧
實情是,有需要有一個term叫藝術家嗎﹖

早前,有一名資深的學者,提倡應該讓藝術家有更高的社會地位。
難道立一條法例,禁示歧視藝術家﹖好白痴的想法哦。

被人尊敬,是因為他值得為人尊敬,並非你要尊敬他。

回到稱謂本身,我覺得任何攪創作的人,最基本是要真切的生活,在生活、觀察中提取成一件作品。但問題是很多攪創作的人,也沒有如此做,那配得起藝術家三字嗎﹖

我很喜歡朱銘、齊白石等流,他們為人簡單,取材全部來自生活,是很原始,很簡單的取向。而且,他們由細畫到老,由craftmanship再昇華到藝術的境界,基本功扎實。比起不少攪當代視覺人,連基本功也未練好,就去攪concept,強上億倍,為人亦較真誠。(對著一個手工低劣的作品,你在跟我花天酒地,說你的所謂concept????)

在theatre的領域入面,我是比較相信文本的,或者是中心的idea的。可惜,有很多人還在搞很多形式上的東西,看到這些東西,或者覺得很炫,但實情是缺乏核心創意。例如《萬曆十五年》,我看完第一個感覺是︰看書還好。有一些超越黃仁宇的東西嗎﹖看來沒有﹖所謂用昆曲演釋,不過是玩形式,攪拼貼,對內容沒有更深的發掘,而且,拼貼技倆,近乎夾硬嚟。(當然,如果你係要講,形式等於內容,我唯有閉咀。)

所以,我是比較傾向攪劇本,攪內容的人,只希望他們不會有朝一日絕跡香江。(雖然有如此傾向。)

早前,我看《夜宴》,不斷感到很劇場、很歌劇的感覺,因為當代劇場缺乏核心創意,幾乎很大部份都是二度創作,或攪包裝。但看到《夜宴》觀眾的感覺,看來,普羅大眾還是希望有好的核心創意的。

品茶出世樂


今日行程緊密

早上,訪art centre art school的grad show,還好,victor推薦的數個作品,大部份屬有基本功形,不用面對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所謂的學院派),心情滿好。

傍晚就聽了關於吳大江的talk,為下周日做準備。夜晚睇drama。

中間的時間,跟了周同學,去聽了鄺龔子老師在茶具博物館開的「茶與詩」講座加示範。在茶香的助興下,聽著鄺老師,對詩久違了的精僻見解,簡直令人有出世之感,香港公園也突變世外桃源也。(難怪,鄺老師最愛陶淵明。)完了,還與周同學,跟鄺老師相聚了片刻,感覺又回到了大學時。

不過,最有趣的,是被陳姓茶師誤認我是他的學生︰「個個阿叔、呢位先生,仲有個個四眼哥哥仔,都係以前上過我堂既。」接著全部人都轉頭望著我,我唯有笑笑咁口啦。

末了,陳姓茶師,還遞上名片,跟我說︰「好耐無見。」

我也希望,我會有如斯的雅興。正如他說,品茶,首重心境也。

ps︰當然,品茶也不忘為張同事約稿,我可沒有偷懶的哦。

激賞miller


祿叔擔正的《推銷員之死》是今年我最喜歡的一套話劇,無計啦,我既至愛arthur miller編劇喎,而且祿叔都做得好好,不過,我心目中還有另一位更加適合的人選。

其實我不明白,為何Biff要對自己父親如此殘酷﹖但我又是明白,如果我是他,也會如此做。
人是有弱點及盲點的,這也是這個劇本偉大的地方。

而作為男人,我認為《推銷員之死》最成功的地方,是借幾個男角,講到「男人的自尊」這回事,當然,這跟miller本身大男人的性格有密切關係。

x

今日看《推銷員之死》等入場時,竟然撞到一個很久無見的大學宿友。
其實,我很少那麼討厭一個人,但該名男子的行為、思想、言行等等,都極度陰濕,完全不是一個男人所為(anyway其實佢有一半唔係),實在令人髮指,至於詳情如何,我就不多說了,反正,I am not the only one.

今日兜口兜面見到,無理由唔認,而且,我為咗一眾大學宿友,唯有耍出看家本領,應酬一番,順道八卦一番。

唉,說來無謂,卻發現明知大家跟對方都有既定立場、偏見,根本溝通不來。

segment #1
男︰喂,做緊咩﹖
我︰係文匯做藝術版
男︰寫中文定英文嫁﹖(what can i say???????????)

segment #2
男︰我地遲d有個工運電影節,會唔會報導緊。
我︰mm...(當然唔會啦)
男︰不過,我啲組員都未必會接受你地訪問。(x,白痴)

segment #2
我︰咁你做緊咩﹖
男︰做緊xxxx協會幹事。
我︰哦...(又攪野,i give him THE LOOK)


COMPLETELY SPOIL MY MOOD!!

星期二, 9月 19, 2006

blow me away

自從個多月前,在廣州國際夏令音樂營,於極度疲倦及混亂的狀態下,聽過廣交的演出後。今晚,終於有機會再聽concert了,是edo指揮,港樂的蝴蝶夫人音樂會。

故事一如所料,suck到無倫,簡單點講,是一個美國佬玩一個日本妹的故事,但個日本妹仲要為咗呢個負心漢,婚後苦等三年,得悉老公搵過另一件,立即要生要死,最後仲自盡埋。簡直是侮辱了東方女性既智慧,絕對是西方一廂情願的幻想「狂」想曲啦。

不過演出上,卻是另一回事。

早前,電話訪問了飾演蝴蝶夫人的和慧,本來不太有期望。但結果,可以用「blow me away」來形容。她的聲量超大(真係可以blow me away),是所有演員之冠,而且,音色圓潤(跟她的身型有沒有關係﹖)難怪可以站在歐洲的舞台上那麼穩啦。

星期一, 9月 11, 2006

威尼斯影象

年前,大陸hit起一個叫作「原生態劇場」的演出 -- 「雲南影像」。

今天家庭日,我見證了「威尼斯影像」,不過,別人的雲南影像可是關於雲南,可我們的威尼斯影像,卻是關於調景嶺。

說的是用法文寫成,「應該」位於威尼斯的「le point」,中譯「那點」。

看「那點」,是黃家上下週日的節目,雖然「那點」位處本人屋企附近,偏偏卻要勞司動眾,乘坐地鐵再轉火車到紅磡。

首先,不得不佩服經紀甲(雖然經紀甲太過古惑,還是己婚的經紀乙可信賴一點。)面對老媽有一句、沒一句,完成違背logic的comment(不是對話哦),竟可以從容面對,還要答得頭頭是道,實在,EQ低一點也不行。

言歸正傳,「那點」有咩賣點呢﹖

之唔係兩線交匯點。用長實的包裝,即係「22步」也。(即是從地鐵站走到屋苑,只需22步,不知入伙後,有沒有人會去求證一下﹖)

沒有想到,睇樓是一個極度需要想像力的活動。

整個展場,完全沒有調景嶺的影像,有的卻是水鄉威尼斯。

其實威尼斯跟調景嶺有什麼關係呢﹖一入展廳,我們便焗住在一間由四部投影大電影組成的巨型電視房,看著一個很「型」的PROMO,五分鐘長的片段中,完全沒有調景嶺或現樓的風貌,看著,還以為來了分時渡假的公司呢!(難道調景嶺很失禮人﹖)

片段真係得啖笑,奇奇怪怪的英文(文法饒口﹐難道不可以用common一點的英文嗎﹖吹脹。),大賣城市生活,urban living,又講到好dynamic咁,又講到可以enjoy夜生活 bar bar bar。說穿了,其實都係返工方便,早上可以訓多陣咁解。

算吧,都是賣夢。

不過,最令人憤怒的,還是陷阱重重的示範單位,發展商賤招百出,令人憤怒。

1. 全玻璃間隔,一來增加通透感,二來玻璃比實心牆薄,偷位也。
2. 全屋用plasma, lcd tv。扮high之餘,又一慳位招數。
3. 露台無欄杆,對外還要加個花園(如上圖),簡直係欺騙。
4.玻璃牆外再加玻璃,以便營造寬大的錯覺。
5. 打通豆潤睡房。扮大房。
6. 玻璃企缸、衣櫃、開方式廚房。

掩眼法百出,總之唔係你買番嚟個樣,咁點解唔干脆在地上劃個圖則算數呢﹖

不過,最呃人係,連收樓標準的單位都無。

應該話發展商真係益發無良,真係愈來愈精呢﹖

星期日, 9月 10, 2006



門檻掃新漆

青苔卻依舊

半生樓台過

兩鬢自斑白

窗外風聲細雨漸

明日還有幾多愁

昔日傘聚難再撐

淚未乾時

雨自下

星期四, 9月 07, 2006

999,誰在洗澡﹖

昨晚發了一個夢︰

本人正安慰一個朋友,翌日,該朋友以我親戚之名跳樓了。(ie. 人人說跳樓的是我的親戚,但人卻是我的朋友,oh,夢是多麼的詭異哦。)

那朋友(or 親戚)跳樓時,我正好擰轉頭看不到(thanks god),但看到好像有鐵絲般的東西彈出。(明顯地跟我在澳門看niki的展覽展品有關)。

然後,很快地,我們一家人就很擔心會見鬼(好像太冷血了吧...),就在一家四口回到家中的時候,竟發現家裡浴室的燈亮著,並傳來洗澡聲......

(永不待續)

星期五, 9月 01, 2006

咩都有d﹖

今天跟荷蘭佬Edo訪問,原先有點擔心他只會答行貨,想不到卻超級坦白,是後路已覓﹖心已灰﹖定係苦不堪言,有冤無路訴﹖總之,新聞性一流。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ccohk的Leanne說你怎麼可以拿那麼多資助,我的只丁屎咁多。Edo則說,你要一級樂團,現時資助仍未夠。站在不同利益,說法自然不同。

餅就咁大份,點分好呢﹖人人有份,定係集中火力,谷肥一個﹖

香港一路自負為東西混合,咩都要有,咩都要平衡。但其實,豆潤咁細的香港,特別是那麼小的art scene是否需要咩都有呢﹖

Sorry,係咩都有d先岩。

星期一, 8月 21, 2006

無得變朱古力

天公不做美都算啦,仲要落起大雨來。
要臨時加演雨中喪跑,及浮床險進計劃,
真係想唔難忘都唔得啦。

尤其是chin生的單車褲。

星期日, 8月 20, 2006

當真有共鳴﹖

台上大唱披頭四的歌曲的樂隊,台下沒有激情,卻有過百的公公、婆婆癡癡呆呆的聽著,。
很weird的場面。
不過,還好,給我發現一位年過五十的阿叔,在跟著音樂手舞足蹈。

星期四, 8月 17, 2006

朱古力

今日放工於銅鑼灣食野,撞口撞面的,都是剛剛在海灘回來的朱古力人,部份更帶有太陽油的氣味,oh,做學生太好了。

很期待這個週日。

星期二, 8月 15, 2006

悠長的瞬間

昨天在電梯中,巧遇《宇宙連環圖》中淇淇的prototype。
站在我的面前,一聲︰「記者﹖」「你好像書生了很多呢。」
半響,我從看著她零碎的眼睫毛,才把這個陌生的她認出。

當下的數秒,濃縮了歲月的搖晃。

星期一, 8月 14, 2006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
如今這裏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
好在曾經擁有你們的春秋和冬夏

他們都老了吧?
他們在哪里呀?
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真係辛苦曬陳生陳太


請飲如做show,真係不知誰是主、誰是客。

星期日, 8月 13, 2006

維港怪嚇﹖




前幾日,《綁架門口狗》及《殺人回憶》的導演奉俊昊,帶著新作 - 韓版《哥斯拉》--《韓流怪嚇》來港。故事講述漢江上冒出了一頭超級怪物,男主角一家,為了救被怪物柺帶的女兒,與弟弟、妹妹跟老爸,亡命追尋。緊張得來,又不失導演對世情的荒謬感,值得一看。

日前,剛跟導演在黃埔的海逸訪談完畢,在海堤附近,竟發現有很多人圍在一起,走近一看,原來有人釣到一尾超級大條的魚。嘩,一看,形狀有點怪異,該不會是維港.....吧。

釣魚的那個人,還是趕快吃了它吧。


星期二, 8月 08, 2006

Tonight , we are having some real man talk there~~~
Man's like that, your just have to admit, Mr Chan

星期日, 8月 06, 2006

一程的士,好像嘩啦嘩啦的載著我們回去從前。

你能不看故事嗎﹖


(麥少峰作品)

藝術中心的動漫風雕望展--回憶未來》頗有趣味及看頭。

動漫風近年愈吹愈盛,最佳例子是日本的村上隆,他成功進佔LV領域,同時,在美術館或拍賣行的拍賣枱上看到他的踪影。設計與藝術已密不可分。

對比學院出來的純藝術,這批做動漫設計的,靠的都是自己摸索前進。學院派講求的反思、artist statment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

很高興今天能跟三位創作人聊天。對比攪件唔知發生咩事既work出嚟,再自書四千字自瀆式文字,很明顯,我更喜歡他們的單純及直接。有人因為想試著用銅來表現人體的肌理,有人想紀念他死去的貓兒,有人抱著只要令人快樂的原則創作。

平凡,更叫人動容。

曾經有份創作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鄧小平手辦,麥少峰身為漫畫家,能夠不只沉迷在視覺上,反過來卻看到故事的重要性,著實令人鼓舞。沒錯,如果Monster、死亡筆記沒有page turning的故事,又怎會大賣﹖能在視覺工作者的身上找到知音,實屬難得。

除了傳媒外,香港在電影、舞台劇、電視劇等方面,一直缺乏優秀的寫故事能手。我相信,人的本性使然,是喜愛聽故事的。可惜,有些人自己不懂說故事,卻說故事不重要,故事不是戲劇的全部云云,吹脹也。

近日,因為劉亦菲關係,日夜追看神雕俠侶小說,不能不佩服查大俠說故事的能力。小弟若能學得一招半式,也許可以試試行走江湖。

ps: 特別喜歡他在新版序言中的第一句︰小説是寫給人看。

星期二, 8月 01, 2006

看吧!!

好的文章實在太難寫了。

剛發表了好戲量楊秉基的訪問, 不敢說寫得很好(只少文法上己有很多錯處),但總能給讀者多一個角度去看楊秉基這個人。他一個人攪戲,面對眾多責難聲音,他如何自處﹖對讀者來說,我想這是有新聞價值的,而且,他也的確是一個「人物」。

個人來說,本來我也是十分不「老黎」他的演出,但後來接解過他的真人,又看過的他的「陰質教育」,就發現多了其他的東西。

始終,我認為「陰質教育」,雖然在演出上有很多不足,意識上亦可能太過一面倒,or even 不夠深入,但意義在於此劇乃由他跟一大班學生,就他們的經歷、看法,一齊創作出來的,我們看這個作品,不妨用獵奇心態,以看一看這班後生的腦中在想些什麼作為前提。

不夠深入﹖但那些學生真的如此思考,如此認為喎﹖有人說演出膚淺、只餘宣洩性口號。但我說他可能忘記了劇場是怎麼產生的。

說回這個訪問,其實老早之前,在去年的《臥虎與藏龍》的記招上認識了他,加上一路以來,從不同人的口中,己對他大概有了一點了解,訪問起來自然容易入正題,角度亦很輕易就找到。所以,要寫好的訪問,首要的前提,還是對被訪者有相當程度的了解。

link to the article
http://www.wenweipo.com/news.phtml?news_id=YC0607300001&loc=any&cat=232YC&no_comb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