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08, 2006

十分鐘

十分鐘前後,改變有幾大﹖建議你問一問香港管弦樂團的大師艾度

今晚去聽了港樂與小提琴家Vadim Repin玩貝多芬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同一上半場亦有貝多芬的Coriolan Overture,下半場則玩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

那十分鐘就是中場休息的十分鐘。

上半場可謂令人大失所望,玩Coriolan,好像滿口黃蓮一樣,「粒」到呢..感覺整體音色很鬆散。而與Repin的合作時,情況亦沒有改善,我還多次徘徊於周公張床及音樂廳之間,令人納悶,雖然Repin表現幾好。上季那些柴4,5,6去了那裡﹖

十分鐘過後。

竟然可以完全唔同,幻想交響曲包含五個風格廻異的樂章,港樂的表現鬆緊有致,時而優美,時而激昂,弦部有力,與上半場的「粒」樣完全唔同。我沒有一秒是有睡意的。(還是周公最均真)

又難怪,如果我是艾度,明知上半場既前菜只為點綴,而小提琴協奏曲,觀眾亦大都看重獨奏家。在乎合經濟效益的角度來說,當然放重注在下半場的主菜上。

概然如此,其實,港樂可以考慮頭盤改玩小組式的室樂,五至六個人一組,或者三重或四重也不錯,形式上更絕對與「頭盤」相配。更重要的是,可以SELL下個別團員的同時,觀眾又可以增加對某些樂手的認識,慢慢累積對樂團的歸屬感,簡真一舉n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