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26, 2007

商場

揮盡每一滴汗水,在足球場上;大聲的討價還價,在菜市場上;大膽的高追,在股票市場上;尤如愛情缺不了熱吻一樣,生活中缺不了「場」,特別是商場。

商場,固名思義,是一個明買明賣的地方。不過這「明」並非完全光明,中間的「暗」,尤如光譜,暗中蘊含不同色溫,細心看,沒有可能遺漏掉的,當然,主動選擇走漏眼,則另作別論。事實上,想世界變得簡單點,又why not?

在商場中的太興燒味付出廿蚊,得到的並非只是那三十多片燒得有點焦的叉燒,其實也是買起了背後整個龐大的經纃鏈,這關乎全港市民,甚至自己的飯碗。牽一動全身。

養豬的人把豬賣給經銷商,經銷商賣給叉燒工場,叉燒工場又賣給燒味店或酒樓,再賣給你。你可能不是其中叉燒這經濟鏈中任何一環,但賣車的你,剛開的單可能就來自燒味店少東。叉燒賣不好,你這個月會有一萬五千元的佣金收嗎﹖所以細心想想,這廿蚊雖然與豬肉的成本相距甚遠,但錢還是乖乖的付吧。

中間人從來是香港人最擅長的角色,如果行商場的人可以直接向賣豬肉的人買叉燒,也許過半數的香港人早已失業。當然,這個假設要成立,首先賣豬的要懂得把豬肉燒成叉燒,不過,他可能要多活一世,才可以學好家傳手藝,而且面對香港龐大的叉燒需求,幾個新界的養豬戶即使懂「燒叉」又如何了事﹖還得靠祖國的龐大的養豬集團,所以結論是上述假設毫無根據,零實質貢獻的中間人,繼續找到他優越的位置。

說了這麼多,其實想寫一個在商場發生的愛情故事,SHIT

星期六, 9月 15, 2007

聰明與智慧

看彭浩翔的「出埃及記」,想起n年前,在電影雙周刊中,陳可辛以「有小聰明,無大智慧」來概括了香港的電影,同時亦包含對一代香港人的隱喻。

彭浩翔絕對是一個擅耍小聰明的導演,但看畢「出埃及記」,看來小聰明不能變成大智慧。

「出埃及記」由此至終,玩的都是「橋」,背後說的乃是「男人仆街,有女就會出軌」的現象。但對此現象形成的因由、人物的發掘均一概欠奉;對人性欠缺體察及關懷,一開始已抱絕望的態度,兩個小時只著重事物的本身,卻沒有看到事物的背後,註定令彭氏的成就僅限於此。

星期二, 9月 04, 2007

呵屎

小弟自畢業後,於職場已浪盪多年,無論幾日理萬機,小弟都不忘在繁忙的辦公室中做一件事︰呵屎。

當然不在辦公室,而是辦公室的廁所。

要令小弟工作愉快,廁所的質素非常重要,首要是要留得住小弟的pat pat。

工作多年,任職的公司不少,幸而大部份是大公司,它們深知廁所在留住員工的重要性,所以衛生情況都有番咁上下,而小弟不太奄尖的pat pat每次都能極速的起鋼patpat,變為展現寬顏的笑面patpat。

在百忙中,可以有一刻清靜,一刻悠閒,無論是閱讀、胡思亂想或發送短訊(tasty sms),皆是影響工作質素的重要一環,我想大家的patpat也會認同。

patpatS︰認同。

用語

今日跟憤青與vi女看「東京密友」,看完後,無拿拿想起一些無聊的買餸用語。

事緣,小弟還小的時候(唔係個度小),黃媽媽常常著小弟往街市買菜,以便逃過出門之苦。(皆因黃媽極度貪靚,每次出門,均要化行粧,以便靚絕全街市,當大家既焦點自然在小弟(都話咗唔係個度)身上時,黃媽要挺胸公告︰師奶可以是美麗的。)

鑑於黃媽媽並非香港長大,而黃爸爸亦非本地薑,所以小弟由細到大在「用語」方面,均出現異常(即異於常人)的情況,例如膠剪會讀成剪刀。所以,有時黃媽傳授的街市用語,絕非三言兩語可以理解。以下各黃媽傳授的用詞,小弟現今仍感困惑。至於是否黃媽所獨創,還望各方友好指教指教。

一︰瘦肉 (瘦的豬肉)︰無講明豬肉,都會神奇地買到瘦豬肉,莫非瘦係豬的專利﹖咁各位豬排唔洗減肥啦。

二︰煲湯骨︰呢條骨,真係唔煲湯都無用呀!

三︰浸水豆腐︰唔該搵個魚缸去買,唔係名不符實。不過,到少比正名「布包豆腐」踏實一點,試問你有冇見到布包豆腐真係有布包﹖

四︰攪爛豬肉︰百分百肯定是黃媽獨創,因為我想無人會讀成 - 攪「蘭」豬肉。實查小弟買咗咁多年正名叫「免治豬肉」既攪爛豬肉,先知道「攪蘭」係攪爛。根據小弟跟黃媽的一點血脈相連的感應,攪爛係黃媽刻意隱去咗「攪爛」同「豬肉」中間的D字,aka the missing "d".

最令人小弟如墜迷霧的「用語」,莫非是︰

「鐵板豆腐」

唔知有冇豆腐係真係用鐵板方法煮理既呢﹖我都想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