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04, 2007

用語

今日跟憤青與vi女看「東京密友」,看完後,無拿拿想起一些無聊的買餸用語。

事緣,小弟還小的時候(唔係個度小),黃媽媽常常著小弟往街市買菜,以便逃過出門之苦。(皆因黃媽極度貪靚,每次出門,均要化行粧,以便靚絕全街市,當大家既焦點自然在小弟(都話咗唔係個度)身上時,黃媽要挺胸公告︰師奶可以是美麗的。)

鑑於黃媽媽並非香港長大,而黃爸爸亦非本地薑,所以小弟由細到大在「用語」方面,均出現異常(即異於常人)的情況,例如膠剪會讀成剪刀。所以,有時黃媽傳授的街市用語,絕非三言兩語可以理解。以下各黃媽傳授的用詞,小弟現今仍感困惑。至於是否黃媽所獨創,還望各方友好指教指教。

一︰瘦肉 (瘦的豬肉)︰無講明豬肉,都會神奇地買到瘦豬肉,莫非瘦係豬的專利﹖咁各位豬排唔洗減肥啦。

二︰煲湯骨︰呢條骨,真係唔煲湯都無用呀!

三︰浸水豆腐︰唔該搵個魚缸去買,唔係名不符實。不過,到少比正名「布包豆腐」踏實一點,試問你有冇見到布包豆腐真係有布包﹖

四︰攪爛豬肉︰百分百肯定是黃媽獨創,因為我想無人會讀成 - 攪「蘭」豬肉。實查小弟買咗咁多年正名叫「免治豬肉」既攪爛豬肉,先知道「攪蘭」係攪爛。根據小弟跟黃媽的一點血脈相連的感應,攪爛係黃媽刻意隱去咗「攪爛」同「豬肉」中間的D字,aka the missing "d".

最令人小弟如墜迷霧的「用語」,莫非是︰

「鐵板豆腐」

唔知有冇豆腐係真係用鐵板方法煮理既呢﹖我都想試下。

4 則留言:

mOOnmOOn 說...

𠲖!莫非你同我係同鄉?
我家族都係用呢啲用語㗎噃!

1.「瘦肉」通常會用鹽"yip"咗之後整餸;「半肥瘦」就用嚟“durk"肉餅;

2.我媽子都會同豬肉佬講要X斤煲湯骨,通常煲我鍾意飲嘅紅青蘿白豬骨湯;

3.浸水豆腐同布包豆腐係兩種唔同品種嚟㗎!浸水豆腐軟身啲,通常愛嚟蒸;布包豆腐硬身一點,愛嚟炒餸就最啱!至於木板同鐵皮豆腐,唔知係咪因應果板豆腐用來墊底嘅物料而命名,它們確實有木板和鐵板之分;

4.能省卻那堆繁鎖的形容詞,很聰明哦~

Yo, move forward 說...

浸水豆腐同布包豆腐係兩種唔同品種嚟㗎!
真係﹖我廿x咁多年都以為係同一樣野喎~~~~有無人可以解釋下呢﹖

匿名 說...

其實浸水豆腐=布包豆腐,因為係用布黎成形,之後就要放係水裡面保存,唔係就好容易爛。至於放係木板上面賣果d有兩種,有水豆腐同硬豆腐,水豆腐比較軟滑,適合做湯同蒸煮,硬豆腐水分比較少,會實d,用黎煎炸比較好,無甘易走樣

monkey_yee 說...

對於豆腐, 我還記得兩件事,
1)有同事在canteen只叫單餸豆腐送飯;
2)小女子因為某人情傾豆腐(食品),有次跟此人鬥嘴的時候,小女子憤而一句: 你咁衰,以後唔俾你食豆腐架!
說完, 全場安靜十秒,繼而爆笑.....當我還未弄清發生什麼事,此人卻用奇怪的眼光看我,所以我特別記得----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