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24, 2006

harmonizing with cell phone ring

Concert hall echos with phone ring is not a day1 problem. Finally, a US composer would like to move forward to tackle the problem by including it as part of the music. Really fantastic attempt, good luck to him!!

check it out!!
http://news.bbc.co.uk/2/hi/entertainment/5369842.stm

「當我看到那東西昨天還在,今天就拆毁了,消逝了,一下子懂得了歷史。」


-- 在北京一條快拆光的胡同裡,一位老人吃力地用手摳著門前老槐樹上被人拽上的泥巴,令攝影師沈繼光很感慨。[摘自新周刊十月號]

content pls

一直以來,對藝術家這三個字無乜好感,但工作關係,久不久也要在半被迫的情況下使用。
竟然什麼是藝術家﹖最簡單的定義是︰做自己野。
所以大家放工以後,也是一個藝術家。

說笑吧
實情是,有需要有一個term叫藝術家嗎﹖

早前,有一名資深的學者,提倡應該讓藝術家有更高的社會地位。
難道立一條法例,禁示歧視藝術家﹖好白痴的想法哦。

被人尊敬,是因為他值得為人尊敬,並非你要尊敬他。

回到稱謂本身,我覺得任何攪創作的人,最基本是要真切的生活,在生活、觀察中提取成一件作品。但問題是很多攪創作的人,也沒有如此做,那配得起藝術家三字嗎﹖

我很喜歡朱銘、齊白石等流,他們為人簡單,取材全部來自生活,是很原始,很簡單的取向。而且,他們由細畫到老,由craftmanship再昇華到藝術的境界,基本功扎實。比起不少攪當代視覺人,連基本功也未練好,就去攪concept,強上億倍,為人亦較真誠。(對著一個手工低劣的作品,你在跟我花天酒地,說你的所謂concept????)

在theatre的領域入面,我是比較相信文本的,或者是中心的idea的。可惜,有很多人還在搞很多形式上的東西,看到這些東西,或者覺得很炫,但實情是缺乏核心創意。例如《萬曆十五年》,我看完第一個感覺是︰看書還好。有一些超越黃仁宇的東西嗎﹖看來沒有﹖所謂用昆曲演釋,不過是玩形式,攪拼貼,對內容沒有更深的發掘,而且,拼貼技倆,近乎夾硬嚟。(當然,如果你係要講,形式等於內容,我唯有閉咀。)

所以,我是比較傾向攪劇本,攪內容的人,只希望他們不會有朝一日絕跡香江。(雖然有如此傾向。)

早前,我看《夜宴》,不斷感到很劇場、很歌劇的感覺,因為當代劇場缺乏核心創意,幾乎很大部份都是二度創作,或攪包裝。但看到《夜宴》觀眾的感覺,看來,普羅大眾還是希望有好的核心創意的。

品茶出世樂


今日行程緊密

早上,訪art centre art school的grad show,還好,victor推薦的數個作品,大部份屬有基本功形,不用面對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所謂的學院派),心情滿好。

傍晚就聽了關於吳大江的talk,為下周日做準備。夜晚睇drama。

中間的時間,跟了周同學,去聽了鄺龔子老師在茶具博物館開的「茶與詩」講座加示範。在茶香的助興下,聽著鄺老師,對詩久違了的精僻見解,簡直令人有出世之感,香港公園也突變世外桃源也。(難怪,鄺老師最愛陶淵明。)完了,還與周同學,跟鄺老師相聚了片刻,感覺又回到了大學時。

不過,最有趣的,是被陳姓茶師誤認我是他的學生︰「個個阿叔、呢位先生,仲有個個四眼哥哥仔,都係以前上過我堂既。」接著全部人都轉頭望著我,我唯有笑笑咁口啦。

末了,陳姓茶師,還遞上名片,跟我說︰「好耐無見。」

我也希望,我會有如斯的雅興。正如他說,品茶,首重心境也。

ps︰當然,品茶也不忘為張同事約稿,我可沒有偷懶的哦。

激賞miller


祿叔擔正的《推銷員之死》是今年我最喜歡的一套話劇,無計啦,我既至愛arthur miller編劇喎,而且祿叔都做得好好,不過,我心目中還有另一位更加適合的人選。

其實我不明白,為何Biff要對自己父親如此殘酷﹖但我又是明白,如果我是他,也會如此做。
人是有弱點及盲點的,這也是這個劇本偉大的地方。

而作為男人,我認為《推銷員之死》最成功的地方,是借幾個男角,講到「男人的自尊」這回事,當然,這跟miller本身大男人的性格有密切關係。

x

今日看《推銷員之死》等入場時,竟然撞到一個很久無見的大學宿友。
其實,我很少那麼討厭一個人,但該名男子的行為、思想、言行等等,都極度陰濕,完全不是一個男人所為(anyway其實佢有一半唔係),實在令人髮指,至於詳情如何,我就不多說了,反正,I am not the only one.

今日兜口兜面見到,無理由唔認,而且,我為咗一眾大學宿友,唯有耍出看家本領,應酬一番,順道八卦一番。

唉,說來無謂,卻發現明知大家跟對方都有既定立場、偏見,根本溝通不來。

segment #1
男︰喂,做緊咩﹖
我︰係文匯做藝術版
男︰寫中文定英文嫁﹖(what can i say???????????)

segment #2
男︰我地遲d有個工運電影節,會唔會報導緊。
我︰mm...(當然唔會啦)
男︰不過,我啲組員都未必會接受你地訪問。(x,白痴)

segment #2
我︰咁你做緊咩﹖
男︰做緊xxxx協會幹事。
我︰哦...(又攪野,i give him THE LOOK)


COMPLETELY SPOIL MY MOOD!!

星期二, 9月 19, 2006

blow me away

自從個多月前,在廣州國際夏令音樂營,於極度疲倦及混亂的狀態下,聽過廣交的演出後。今晚,終於有機會再聽concert了,是edo指揮,港樂的蝴蝶夫人音樂會。

故事一如所料,suck到無倫,簡單點講,是一個美國佬玩一個日本妹的故事,但個日本妹仲要為咗呢個負心漢,婚後苦等三年,得悉老公搵過另一件,立即要生要死,最後仲自盡埋。簡直是侮辱了東方女性既智慧,絕對是西方一廂情願的幻想「狂」想曲啦。

不過演出上,卻是另一回事。

早前,電話訪問了飾演蝴蝶夫人的和慧,本來不太有期望。但結果,可以用「blow me away」來形容。她的聲量超大(真係可以blow me away),是所有演員之冠,而且,音色圓潤(跟她的身型有沒有關係﹖)難怪可以站在歐洲的舞台上那麼穩啦。

星期一, 9月 11, 2006

威尼斯影象

年前,大陸hit起一個叫作「原生態劇場」的演出 -- 「雲南影像」。

今天家庭日,我見證了「威尼斯影像」,不過,別人的雲南影像可是關於雲南,可我們的威尼斯影像,卻是關於調景嶺。

說的是用法文寫成,「應該」位於威尼斯的「le point」,中譯「那點」。

看「那點」,是黃家上下週日的節目,雖然「那點」位處本人屋企附近,偏偏卻要勞司動眾,乘坐地鐵再轉火車到紅磡。

首先,不得不佩服經紀甲(雖然經紀甲太過古惑,還是己婚的經紀乙可信賴一點。)面對老媽有一句、沒一句,完成違背logic的comment(不是對話哦),竟可以從容面對,還要答得頭頭是道,實在,EQ低一點也不行。

言歸正傳,「那點」有咩賣點呢﹖

之唔係兩線交匯點。用長實的包裝,即係「22步」也。(即是從地鐵站走到屋苑,只需22步,不知入伙後,有沒有人會去求證一下﹖)

沒有想到,睇樓是一個極度需要想像力的活動。

整個展場,完全沒有調景嶺的影像,有的卻是水鄉威尼斯。

其實威尼斯跟調景嶺有什麼關係呢﹖一入展廳,我們便焗住在一間由四部投影大電影組成的巨型電視房,看著一個很「型」的PROMO,五分鐘長的片段中,完全沒有調景嶺或現樓的風貌,看著,還以為來了分時渡假的公司呢!(難道調景嶺很失禮人﹖)

片段真係得啖笑,奇奇怪怪的英文(文法饒口﹐難道不可以用common一點的英文嗎﹖吹脹。),大賣城市生活,urban living,又講到好dynamic咁,又講到可以enjoy夜生活 bar bar bar。說穿了,其實都係返工方便,早上可以訓多陣咁解。

算吧,都是賣夢。

不過,最令人憤怒的,還是陷阱重重的示範單位,發展商賤招百出,令人憤怒。

1. 全玻璃間隔,一來增加通透感,二來玻璃比實心牆薄,偷位也。
2. 全屋用plasma, lcd tv。扮high之餘,又一慳位招數。
3. 露台無欄杆,對外還要加個花園(如上圖),簡直係欺騙。
4.玻璃牆外再加玻璃,以便營造寬大的錯覺。
5. 打通豆潤睡房。扮大房。
6. 玻璃企缸、衣櫃、開方式廚房。

掩眼法百出,總之唔係你買番嚟個樣,咁點解唔干脆在地上劃個圖則算數呢﹖

不過,最呃人係,連收樓標準的單位都無。

應該話發展商真係益發無良,真係愈來愈精呢﹖

星期日, 9月 10, 2006



門檻掃新漆

青苔卻依舊

半生樓台過

兩鬢自斑白

窗外風聲細雨漸

明日還有幾多愁

昔日傘聚難再撐

淚未乾時

雨自下

星期四, 9月 07, 2006

999,誰在洗澡﹖

昨晚發了一個夢︰

本人正安慰一個朋友,翌日,該朋友以我親戚之名跳樓了。(ie. 人人說跳樓的是我的親戚,但人卻是我的朋友,oh,夢是多麼的詭異哦。)

那朋友(or 親戚)跳樓時,我正好擰轉頭看不到(thanks god),但看到好像有鐵絲般的東西彈出。(明顯地跟我在澳門看niki的展覽展品有關)。

然後,很快地,我們一家人就很擔心會見鬼(好像太冷血了吧...),就在一家四口回到家中的時候,竟發現家裡浴室的燈亮著,並傳來洗澡聲......

(永不待續)

星期五, 9月 01, 2006

咩都有d﹖

今天跟荷蘭佬Edo訪問,原先有點擔心他只會答行貨,想不到卻超級坦白,是後路已覓﹖心已灰﹖定係苦不堪言,有冤無路訴﹖總之,新聞性一流。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ccohk的Leanne說你怎麼可以拿那麼多資助,我的只丁屎咁多。Edo則說,你要一級樂團,現時資助仍未夠。站在不同利益,說法自然不同。

餅就咁大份,點分好呢﹖人人有份,定係集中火力,谷肥一個﹖

香港一路自負為東西混合,咩都要有,咩都要平衡。但其實,豆潤咁細的香港,特別是那麼小的art scene是否需要咩都有呢﹖

Sorry,係咩都有d先岩。